11月28日,郑金平老师在五年级开设了一节公开课,她执教的课文是《鸟的天堂》。《鸟的天堂》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,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。本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们两次经过“鸟的天堂”看到的不同景象,分别描写了傍晚时分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情景。作者用灵动优美的语言展现了美丽迷人的南国风光,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。
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“自然之趣”,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,写作要素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。郑老师围绕本课主题,并结合本单元和本课的教学目标,作了如下设计:
首先,郑老师以任务驱动展开教学,让学生带着问题回顾课文,体会“鸟的天堂”的生机勃勃与自然之美。
然后,她让学生品读课文,和巴金先生一起第一次走进“鸟的天堂”。课上,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去感受榕树的特点,感受作者用词的巧妙,从而领会到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运用到的静态描写,让学生明白,静态描写并不是纯粹的不动,而是在静中暗藏动态,这样写会让静更加静谧,并揭示写作技巧——动静结合。这一环节最后,她追问学生: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,读了这部分内容你得到了什么答案?从而让学生明白大榕树的静寂适合鸟儿栖息,是鸟儿的理想乐园,是鸟儿的天堂。
接着,她带领学生跟随巴金先生的脚步,第二次走进“鸟的天堂”。通过删减动态描写后的文本和课文进行对比,帮助学生感知动态描写的作用,不仅仅写出了作者拍手时榕树周围变化的过程,还写出了作者情绪的变化。这一环节末,郑老师继续追问: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,读了这部分内容你得到了什么答案?学生争相回答:大榕树上太热闹了,是鸟儿的家,是鸟儿的游乐园,是鸟儿的天堂。同时,郑老师回顾对榕树的静态描写,并和动态描写作对比,引出“心静则物静,心动则物动”的写作奥秘。
最后,郑老师出示“阅读链接”,让学生思考“阅读链接”和课文《鸟的天堂》的联系,让学生明晰两者所表达的均为“生命,无处不在的生命”。
课后,小学部语文组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。大家对这节课给予高度评价:1.郑老师以学生为主体,关注课堂每位学生的发展,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,课前调研充分,从学情出发,围绕学生关心的问题设计教学活动。2.在教学重难点时,郑老师将学生分组,让学生在书上圈画批注,自主学习相关内容,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后,再请学生交流,展示学习成果。整堂课中,学生参与度高,发言积极,精彩纷呈,这与老师的点拨、引领密不可分。3.郑老师的教学设计指向语文学习要素,教学训练点清晰,难度由浅入深,通过三个学习任务,学生赏析了文本,习得了方法,明确了主题。4.郑老师十分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:朗读、品读、美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,力求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,揣摩关键词句,把握课文内容。
初冬暖阳万物藏,教无止境悦时光。通过此次观课议课,老师们收获颇多:在今后的教学中,大家将以新课标为指导,关注单元教学中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,从学生的实际出发,指向核心素养发展,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,设计富有层次性的学习任务和语文实践活动,扎实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。
郑老师在上课
学生举手回答问题
学生回答问题
学生朗读
郑老师和学生互动
学生写批注
老师们认真听课、做记录